《信》我的心屬於昭和年代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3 min readSep 20, 2020

--

猶記得日本人和香港人送別「平成」迎接「令和」的一刻,心裡依依不捨。其實我唔明關香港人鬼事?但唔明之餘,我自己都有點不捨,不過我對「平成」的感覺不算濃烈,日本的平成時代,實在是由光輝走向衰落,我反而非常懷緬「平成」早一個年代「昭和」,當中的六十四年,無疑包含了日本軍國主義擴張並且侵華,但到我出生以至成長時的「昭和」,日本的硬實力和軟實力,已成為亞洲以至世界的強國,日本文化完全影響了我一代人。

之所以對昭和這個日本年號有感情,或多或少是當年小學放學日日看《阿信的故事》,裡面的旁白經常講到「昭和乜乜年。。。」這部日本經典晨間劇有足足三百集,想無印象都好難。

《阿信的故事》的主題曲《信》,找得台灣裔的日本天皇巨星翁倩玉主唱,成為一時佳話。因為日劇在香港播映,多數由香港歌手演繹該劇主題曲的廣東版,遠至《猛龍特警隊》到《赤的疑惑》一向如是。這次卻反其道而行,由日本歌手主唱香港的原創歌曲,的確是創舉。加上翁倩玉的廣東話唔咸唔淡,又多一個話題。

《信》由林敏怡作曲,旋律順耳,我個人就覺得在林敏怡作品中未算最佳的一批。事實上這首歌最受人推崇的是鄭國江的歌詞,淺白得來又充滿正能量,很配合阿信在劇中的奮鬥情節。雖然很多人都喜歡『誰會珍惜 當你還擁有 將要逝去 總想挽留』,但我卻認為這幾句太大路而且太理所當然,我反而比較喜歡開首的『雲與清風 可以常擁有 關注共愛 不可強求』;至於『命運是對手 永不低頭 從來沒抱怨半句 不去問理由』,坦白說我覺得境界太高,高到我應接不下。

每一代的香港人總被日本文化由頭到腳洗滌N次,當香港人幾乎隨時隨地可以聽到『Don Don Don Donki...』,下次去日本激安之殿堂就自然不會像過往般趨之若騖,我頗懷念我童年時代,國與國之間有更大距離感,當年去日本旅行是一件大事,不像現在的普及和廉宜,那時看「紅白大賽」、追看日本偶像、爭相逛在港開業的日資百貨如東急、崇光、八百伴,還有《日本風情話》等等,都是我的「昭和」回憶。

葉蒨文也曾經唱過

相關文章:

《只可活一次》唔好睇少「花王劇場」

《赤的疑惑》講97?講中晒!

每日一首80 ,90年代廣東歌:

like我的facebook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ichaeliswriteperson/

follow我的medium:https://medium.com/@michaelchu_73917

--

--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Written by 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朱米高,傳媒人,基督徒,曼聯迷,識少少音樂,中了80,90年代的廣東歌毒,每天筆錄每一首廣東歌印象,風雨不改,希望寫一千篇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