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香港的粵語歌,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已一直存在,但早期的都是離不開傳統粵曲的風格,粵語歌成為真正意義的時代流行曲,大約是由七十年代開始,到八十年代進入高峰。在1980年以前的出品,在今天來看大都經不起時間之洗禮,有過時、老土之感。但反過說,七十年代出品,到今日仍然被視為出色的歌曲,肯定有超越時代的過人之處。
今天要分享的歌曲正是出版於1979年,我會稱之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的起飛年代,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正是始於這一年。關正傑的《雪中情》,我認為是一首歷久而不衰的出色作品。
當時正值台灣風行校園民歌,《雪中情》的原曲就一首台灣校園民歌《如果》。原來原曲是比較輕鬆,真的像幾位少年人拿起把結拿圍著唱歌的樣子。
香港版的《雪中情》,節奏變得緩慢抒情,但維持以木結他作為主要的伴奏,這亦是令到《雪中情》歷久常新的重要元素,其他樂器如電結他、鼓、電子琴等 ,都會隨著時間的轉移流行不同的聲效,但木結他則沒有明題的歲月軌跡,今日聽七十年代的錄音都不覺舊。//
全文: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55042097
**成為Patreon付費會員,每月只需5元美金,可暢讀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