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免費特稿)尋晚我睇咗《他來自江湖》大結局。。。

--

文章連結:
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49425291

//昨日心情頗低落,應該話壞心情累積到一個低谷,原因都來自社會時事,排名不分先後:李宇軒被押送至精神病院、緬甸局勢、香港電台節目被抽起又抽起、立法會新產生辦法超級「完善」、智叔主懷安息。還未計抑壓了一年多的武漢肺炎抑鬱症後群等。

到接近凌晨時份,刻意開電視看,因為很想找節目讓腦部休息,我知道那是重播《他來自江湖》的時段,亦略略記得昨晚播映到大結局,因為聽聞為紀念吳孟達先生的《他來自江湖》會在昨晚全部播映完畢,翌日同樣時間會播映紀念廖啟智先生的《律政強人》,果然一開電視,就聽到熟悉的歌聲『沒有去試過 怎知它錯。。。』。

睇《他來自江湖》當然不止一次,這一回,原本想每晚完整追看,也許現在只有重播劇才令我有意欲乖乖收看TVB。但看了幾集,竟覺得《他來自江湖》悶,所以其後只斷斷續續看過幾集。畢竟是三十二年前的作品,以今天標準,節奏是非常慢,這次翻看亦令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:若不是有周星馳光芒四射的劃時代演出,與及他跟吳孟達併發出的喜劇火花,《他來自江湖》還不是一部水準平平,而且犯駁不少的肥皂劇。

看周星馳果然好過食藥,尤其重溫他的一幕幕經典,大結局這一集,先有他拿著最大碌壘球棍與綁匪一同大大力「吽」梅小惠,還有他跟梅小惠結婚斟茶給長輩的一幕,全部賓客喊到死老豆咁悲慘,都是石破天經地好笑。我自己作為一個喜歡懷舊的人,看重播劇有另一種樂趣,就是探索舊香港的景物,例如八十年代的士的模樣,與及像大結局劇中有一個坪石邨巴士站大wide shot的鏡頭,都令我滿足。

《他來自江湖》之成功,歸功周星馳之天才,與及當年的香港尚有創作自由。話說周星馳、吳孟達與導演李力持每朝開工前會相約一起早餐,為當日的場口一起圍度天馬行空的對白,以今日眼光,這是繞過電視台重重quality control下的旁門左道。但正如監製劉家豪解釋,當那人是一名天才,無理由要他墨守成規。如果要周星馳和吳孟達跟足劇本,不能改對白也不能爆肚,豈會有人記得《他來自江湖》?又豈有這對契父子日後所締造的影壇神話?

香港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插水式下滑。保守和專橫的政治制度,看似只針對一少撮不聽話的政治人物,但最終,受害的是全個社會(可笑的是站在保守專橫一方的人懵然不知然還拍手叫好)。正如智慧老人倪匡所言,社會之所以進步,全因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說話。今日在專橫政治手段下被壓迫的年青人,他們被當權者視作離經背道,從另一角看,這批在社會中佔1%的離經背道份子,推動了其餘99%、奉公守法的你和我之進步。他們是政治領域中的「周星馳」。而專橫的政權,斷不止令政治思想窒息,秧及的一定包括藝術界的「周星馳」、教育界的「周星馳」,連同醫學界的、時裝界的、科技界的。不難發現,無論哪一個界別,不甘平凡、勇於創新的一群,他們的政治主張都偏向進步開放,相反亦然,例外的少之又少。扼殺自由,跟扼殺創意是如出一轍,你看看某些經濟發達但政治保守的國家,他們只能靠模仿和抄襲,漸漸他們的人民變得品味低俗,而他們並不知道。

專橫的政權先扼殺你的政治權利,隨之是其他領域都要管。香港如是,內地如是。內地節目有「愛情劇不能太甜蜜」、藝人身上不能有紋身等限制,香港亦有「LMF唔夠decent所以唔播得」互相輝映,絕對不是偶然。這些看像無關政治,但統統連繫於政治。

某「照明界KOL」疾呼香港不可能再出現另一個周潤發和周星馳,他所指的或者是商業成就上。而更現實的是文化影響力方面。就算香港市場忽然能自給自足,仍不可能養得起另一個周星馳,因為養活周星馳所須的,還至少要有一個容納到「離經背道」的社會制度和氛圍。每當想到這一點,我就會想到當年受惠於「冇王管」而上位的李力持今天的站位,只覺可笑又可悲。

《他來自江湖》最後一個鏡頭,是一個拉wide的top shot。地點是銅鑼灣利舞臺對出的十字路口,配上的音樂,既不是主題曲《明天仍要繼續》,也不是張學友主唱的插曲《親親》,卻是台灣的大合唱國語歌《明天會更好》,似乎導演想在一個充滿希望的氣氛下終結。我聽著《明天會更好》,看著那個鬧市大wide shot,心底有很多話兒,結果在翌日寫了這一篇文章。//

(全文請按連結)

**成為Patreon會員,

每月5元美金,

解鎖以往及每日所有文章及聲音專欄

--

--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Written by 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朱米高,傳媒人,基督徒,曼聯迷,識少少音樂,中了80,90年代的廣東歌毒,每天筆錄每一首廣東歌印象,風雨不改,希望寫一千篇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