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別人的歌》記下時代,記下感情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2 min readOct 5, 2020

--

八十年代,香港人越來越富有,越來越肯花錢娛樂,麻甩佬會去夜總會玩、年青人會去紅館看演唱會,在卡拉OK未出現時,酒廊餐廳兼具夜總會、演唱會和卡拉OK的部份特質,酒廊餐廳和酒廊歌手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。

Raidas的《別人的歌》,寫的是一個寂寂無名的酒廊歌手的故事,是一個sad story,聽完包你灰。

Raidas靠《吸煙的女人》備受注目,接力的《傳說》亦有很好的表現,再接下來,樂迷卻聽到一首完全不電子的港式ballad,老實說,若不是林夕突破性的歌詞,《別人的歌》或者只屬中規中矩。

八十年代的廣東歌,絕大多數作品,很少註明主角的職業,當然亦鮮有按照該職業的特殊情況抒發感情,就算有,都是「功能性」的,例如為警匪主題曲而寫一首歌頌正義的歌,但事實上,那些歌詞,放諸任何一個正義L身上皆準,到八十年代中,潘源良填詞的《的士司機》算是創先河,而到了《別人的歌》,林夕則選了一個更冷門的行業作為主題。

《別人的歌》的歌詞內容,多年來已有多人分析,在此不贅,我想特別再提兩個副歌中間的bridge,旋律是一個高峰,歌詞也寫到主角終於願意達成:

『台下熱烈射燈正閃亮
像千盞欣賞眼睛
從前願望逐漸變真實
如像看見聽眾 個個細聽我的歌』

但經過電結他solo之後,才揭曉原來剛才只是發夢:『漸暗的燈火 卻照醒我 仍然如舊蹉跎』,更顯主角的辛酸。雖然歌曲以『不相信就這般 無聲的渡過』作結,但聽眾一定為主人翁的際遇而哀嘆,也來不及研究那是否真人真事,反正就是寫實。

《別人的歌》是Raidas第一首流行的非電子作品,旋律、編曲和主唱者陳德彰的唱法都非常主流,但Radias就是敢於創新,藉林夕的歌詞使它成為話題作,也令Raidas留下一首貼地兼記錄了香港一個流行現象的好作品。

相關文章:

《傳說》怪物級鉅著

每日一首80 ,90年代廣東歌:

like我的facebook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ichaeliswriteperson/

follow我的medium:https://medium.com/@michaelchu_73917

--

--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Written by 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朱米高,傳媒人,基督徒,曼聯迷,識少少音樂,中了80,90年代的廣東歌毒,每天筆錄每一首廣東歌印象,風雨不改,希望寫一千篇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