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而另一亮點,就是梅艷芳的演繹。記得我對上一首分享梅姐的歌是哪首?正是同樣groovy的《點都要愛》,當時我就指她唱法略為幼嫩,甚至覺得不適合她。誰知士別三日之後,同樣是groovy的電子音樂,同樣愛來愛去的歌名和題材,梅艷芳卻功力大增,前中後段的唱法各有層次,收放自如,加上舞台上的風采,令這首歌的可觀性和可聽性都非常高。那時的她,未必是最呼風喚雨的時期(畢竟陳慧嫻、林憶蓮、葉蒨文簡直迫到她埋牆角)但她的演藝實力,卻站在生涯上的最高峰,成為了歌手的完全體。。。//
全文:
//而另一亮點,就是梅艷芳的演繹。記得我對上一首分享梅姐的歌是哪首?正是同樣groovy的《點都要愛》,當時我就指她唱法略為幼嫩,甚至覺得不適合她。誰知士別三日之後,同樣是groovy的電子音樂,同樣愛來愛去的歌名和題材,梅艷芳卻功力大增,前中後段的唱法各有層次,收放自如,加上舞台上的風采,令這首歌的可觀性和可聽性都非常高。那時的她,未必是最呼風喚雨的時期(畢竟陳慧嫻、林憶蓮、葉蒨文簡直迫到她埋牆角)但她的演藝實力,卻站在生涯上的最高峰,成為了歌手的完全體。。。//
全文:
朱米高,傳媒人,基督徒,曼聯迷,識少少音樂,中了80,90年代的廣東歌毒,每天筆錄每一首廣東歌印象,風雨不改,希望寫一千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