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傑在1989年推出首張廣東大碟《故事的角色》,一夜間成為平民巨星,最矚目作品自然是《可能》和《幾分傷心幾分痴》,大碟主題曲《故事的角色》反而不及上述兩首流行,其實我個人頗喜歡這首歌。
《故事的角色》同樣是將王傑的國語歌改編成廣東版,而且歌名也不用改。廣東歌詞由鄭國江負責,印象中是鄭sir唯一一次跟王傑合作。大家都知,王傑賣的是慘情,這張大碟也賣得很成功,往後卻越來越蒼白,不及這張大碟幾首主打歌般,慘得來有血有肉。
王傑在香港和台灣冒起的年代,正是台灣歌壇一個轉變的世代,八十年代中起,香港樂壇已變得非常偶像化而且注重包裝,歌手的歌曲和形象猶如美味的零食,吸引歌迷們咬一口,同一時期的台灣音樂,卻像仍然販賣白粥油炸鬼般,仍未重視包裝和時代感,到九十年代台灣四大天王的出現才有所改變,至於在此之前的八十年代尾,王傑、潘美辰、張雨生等則代表一種轉化中的聲音,他們的音樂路線既保持純樸之風,又開始有點現代氣息,是不能複製的一段時期。《故事的角色》就有這一種強烈的感覺,那些結他solo和fill in都介乎raw和現代之間,王傑本人的形象也介乎很有包裝和很少包裝,這反而製造出一種吸引力,往後的王傑已失去這種味道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