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免費文章)《淑女》唔好掂我

--

//2023年是「3字尾年」,我並不相信必有巨星殞落之說,我偏向認為是巧合,況且基本上每一年都有明星逝世,所以並不太在意。紀念已故巨星也不一定要等每逢十週年,例如我每一年十二月會多分享梅艷芳的歌曲,今年亦如是。

香港的流行曲由八十年代中開始有性別之分,意思是,在此之前,一首歌大致上不分男女都可以唱,在八十年中開始,歌詞明顯有性別的指向,例如《Monica》當然是男仔歌吧,《壞女孩》就肯定是一個女人的心聲,無可能由男人演繹。自從歌曲出現性別意識之後,對性別尤其女人多了很多內心的探討。

其中,梅艷芳可謂「女人歌」的先驅,由《壞女孩》到《緋聞中的女人》、《妖女》、《烈焰紅唇》等,每次飾演不同的女人,但又或多或少有她個人的影子(至少從她幕前的形象以言),而基本上每個女人都有少少離經背道。這樣一直接龍,終於到了「從良」的一刻。

傾覆自己的形象是歌手很常見的做法,因為流行曲需要新鮮感也能帶起話題。《淑女》正起了傾覆的作用。《淑女》是一首本地創作,鮑比達作了一首J-Rock味的作品,給擅長J-Rock的梅艷芳演繹,換句話說,這首歌的風格並未有突破,反而略比前作保守。而比較不同的就是歌詞部份,這回梅姐一味抗拒對方的示意,『淑女豈會貪新鮮 淑女尋夢都要臉 淑女形象只應該冷艷』,完全一反過去一直經營的豪放形象。我對這首歌詞的感覺好壞參半:它的確具備流行元素,其中『危險 經已有前面』一句亦成街頭俚語,另外讀白『我係淑女 唔好掂我』亦畫龍點晴;可是,歌詞一味強調自己是淑女,而沒有進一步解釋形成這種防衛意識的原因,這方面,反方向的《壞女孩》寫出了主人翁的掙扎,反而寫得更全面。

談到歌詞,最近填詞人潘偉源憶述《淑女》的創作點滴,其中一句:『將你身驅這半邊 跟那逼近的臉 漸次倒退倒退倒退倒向後邊』,原本他是填「倒向前邊」,已列明不能改,若果要改就請改為「倒向旁邊」,他認為對方倒下時一定仍在自己的前方,「倒向後邊」就必然不正確,但最後出街版仍然改為『倒向後邊』。我就覺得『倒向後邊』確實比較合理,因為是「倒」,整個身體順理成章向後跌,除非「倒向」之後有個「我」字,「倒向我前邊」才合理。不知大家有何意見?

似乎梅艷芳具鮮明性別意識的歌曲並非偶爾為之,卻是有連貫性,只是隨著心態和形象而蛻變,《淑女》之後有《封面女郎》、《女人心》、《歌之女》和國語的《女人花》等,見證著梅艷芳這個女人之成長變化。//

全文:
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94705112?pr=true

**成為Patreon付費會員,每月只需5元美金,可暢讀所有文章及收聽每月聲音專欄

--

--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Written by 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朱米高,傳媒人,基督徒,曼聯迷,識少少音樂,中了80,90年代的廣東歌毒,每天筆錄每一首廣東歌印象,風雨不改,希望寫一千篇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