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免費特稿)回到《壯志凌雲》首映的1986年

--

//。。。當年《英雄本色》是全年票房冠軍,相信你會好奇《壯志凌雲》又收多少?排名第幾?答案卻可能令你意外。首先,當年的票房排行榜是將港產片與外語片分開的,因為港產片的票房好得多,若混合排名,前十名都不會有一部西片!《壯志凌雲》在1986年外語片票房榜中只佔第13位,收五百多萬,第一名是史泰龍的《龍拳虎威》(即是《Rocky IV》),收一千六百多萬;再看看本地票房表,排名38的《俾鬼捉》收六百多萬,比《壯志凌雲》更賣座!

以上數字反映甚麼?簡單說,《壯志凌雲》當年在香港的反應非常一般,所以若有人跟你說,第一集在港上映時如何轟動、湯告魯斯如何迷倒眾生的話,似乎是記錯了。湯告魯斯只屬一位新星,大佬依然是史泰龍之輩。《壯志凌雲》成為經典,或多或少是後來的事:九十年代初流行LD,影音店必播的影碟正是《壯志凌雲》中F14戰機的升空場面;而隨著湯告魯斯越來越紅,他的成名作也被奉為神作,也許收看明珠台重播的累積觀眾人數,比首輪入戲院者更多。歷史就是這樣:事實是不能改寫的,但對歷史的印象是會隨著年月「有機」地成長,最後甚至會使後來的人誤判了真相。

聽說第一集的《壯志凌雲》令Ray Ban眼鏡和皮褸成為年青時尚,相信只是美國本土而已,在香港我就沒有這個印象,如果我記錯請指正。《壯志凌雲》和香港流行文化最大的連結,或許是插曲《Take My Breath Away》被改編成林憶蓮的《激情》,當時憶蓮電了一束長曲髮,從這首歌起,徹底變革,形象由女仔變女人、歌路由日式轉向歐美式,可以說今天我們所認知的林憶蓮都是從《激情》起奠定出來的。

當然,關於《壯志凌雲》的印象都是小菜一碟,有無記錯都無傷大雅,但我們經歷過的歷史事件中確有些是不能忘記、且要好好跟下一代傳承的。同輩門,努力了。//

全文:
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67173672

**成為Patreon付費會員,每月只需5元美金,可暢讀所有文章

--

--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Written by 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朱米高,傳媒人,基督徒,曼聯迷,識少少音樂,中了80,90年代的廣東歌毒,每天筆錄每一首廣東歌印象,風雨不改,希望寫一千篇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