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民運倉庫執到寶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2 min readJun 2, 2020

--

今天分享的是一首現時較少流傳的民運歌,卻是一首佳作。它誕生於六四事件之前,是在民運仍在進行時面世,但曲詞編皆不同凡響,並沒有為了跟風而有速食的感覺。

在芸芸民運歌曲中,以Rock n Roll風格創作的作品意外地少,這種曲風熱血沸騰,用來控訴現實、鼓舞士氣明明很適合,大家可能數到Beyond的《歲月無聲》,但我再要澄清,《歲月無聲》早於1988年已面世,是一個創作比賽的參賽歌,麥潔文的原唱版鄉土味很重,Beyond在六四後的重型搖滾翻唱版已是後話。回到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,作曲和編曲的是「細L」楊雲驃,他本身是結他高手,所以這首歌的結他很出色,無論前奏清澈的木結他,抑或後段猛烈的電結他,都顯出功架,這是民運期間的概念歌曲中,編曲和旋律比較細緻的一首。

當然不能不提林夕的歌詞,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本身是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,林夕將這歌名套用在一首全新作品上,他想表達香港人面對「祖國」發生的巨變,才發現自己跟祖國的關係既近且遠,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這歌名,斷不是順手拈來。全首歌,影像急速凌厲,令人喘不過氣,手法跟多年後的《黑擇明》和《六月飛霜》很類似,佳句包括『沙啞的歌唱 清晰的景象 模糊的故鄉』、『千千億把聲音的叫嚷 只叫出千秋一致思想正燃亮』,實在不勝枚舉,其中,林夕多番表達自己與祖國之間千絲萬縷的情意結:『想不到今天遠方真正家鄉 為共同願望而接壤 怎可以分開了一聲也不響』,當時夕爺認為,為中國民運發聲是一種基本責任,反問怎可以分開了一聲也不響?中間更加上一句『千山千水不可隔離』。

我覺得《在那遙遠的地方》是一首欣賞性很高的作品,但可能相對曲高和寡,加上後來大部份唱過民運歌曲的歌手也鮮有重提,令這首歌一直封塵了多年。而今天重溫,看看歌詞所表達的心態,就見證了香港人對六四、對「祖國」、對身份認同等問題已截然不同,林夕也肯定修改了自己的想法。我在六月分享這首歌,就是想跟大家一同對照當年今日的歌曲和心態。

相關文章:

《黑擇明》林夕寫給2020的黑色勵志歌

--

--
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Written by 千千闋歌與我常在

朱米高,傳媒人,基督徒,曼聯迷,識少少音樂,中了80,90年代的廣東歌毒,每天筆錄每一首廣東歌印象,風雨不改,希望寫一千篇。

Responses (1)